首页 > 市场行情 > 别让“勾兑陈年酱香酒”祸害行业生态 | 新京报快评

别让“勾兑陈年酱香酒”祸害行业生态 | 新京报快评

    来源:新京报  点击量:51  评论(0人参与)
 

据央视6月22日报道,在一些地方,部分商家为了牟取利益,用食用酒精勾兑,冒充纯粮酿造酒售卖。个别商家虚构白酒的窖藏历史,以次充好,用“陈酿”“老酒”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


报道中提到,记者走访的贵州省仁怀市,个别酒厂就从外地采购酒精勾兑酒,当地灌装再调色,摇身一变成“陈年酱香酒”。一些经销商甚至也完全不避讳,称自己的产品中含有50%的酒精酒,属于低端白酒,但市场销量却十分可观,“诀窍”在于包装和宣传。


而要作假其实也非常容易,新酒中加入几滴调色酒,就可以瞬间将一杯新酒调出老酒的颜色;然后再用刻意做旧的包装,“旧瓶装新酒”一番,加上一堆诸如“三十年陈酿”“老酱酒”“窖藏30”“窖龄1988”之类的名头,一瓶老酒就做出来了。


这样的假酒,利润也十分可观。比如,记者就发现,一款成本不过几十元一箱的产品,建议零售价竟标到899元,溢价超过40倍,触目惊心。


对于消费者来说,识别这些以次充好的假酒,由于年份鉴别需要专业知识,加上刻意做旧的包装,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酒的真实年份。


既然消费者无从分辨,那么市场规范相当程度上就需要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其实,国家规定非常清晰,《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写明,严禁在酱香型白酒中添加食用酒精。


在2023年时,仁怀市人民政府就已出台《仁怀市酱香型白酒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生产经营者对标签标识和广告宣传的真实性负责,严禁虚假标注年份、伪造生产日期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饶是如此,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依然猖獗,记者走访中就发现,这些“行业潜规则”并非个案。一个颇为讽刺的事实是,记者的暗访并没有多少阻力,不少酒厂对于自己造假的手段侃侃而谈,似乎并没有多少“地下”“隐蔽”的 意识。这也在客观上说明,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酒厂自身也是见怪不怪了。


毫无疑问,这种市场乱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种勾兑,其实就是一种造假行为。用虚假宣传迷惑消费者,用廉价酒精勾兑所谓陈酿,这是对消费者权益赤裸裸的侵犯。


而当地的市场管理部门,也理当对此果断出手。正如前面提到,不少酒厂对此的态度可谓是满不在乎,那么相信相关的线索并不会缺乏。监管部门应当顺着这些线索,对违规行为进行深挖,对市场进行有力度的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白酒行业的名声,也经不起这样的挥霍了。前不久《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发布,其中2025年一季度,白酒产量103.2万千升,同比下降7.2%,行业或迎连续第八年产量下滑;同时,2025年上半年,58.1%的经销商反映库存继续增加,价格倒挂程度加剧,经销商现金流压力凸显。


事实上,随着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变化,白酒行业迎来转型阵痛,已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行业依然任由部分从业者肆意坑蒙拐骗,那对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是加重打击,让转型之路更加艰难。


因此,对于这些弄虚作假行为,应当提高到生态重塑的高度严肃对待,让“假酒”制造商付出应有的代价。不能让本就承压的行业,再去经历这种严重的信任危机了。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平台首页 行业资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企业名录 招商加盟 行业展会 人才招聘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沈阳玖禾威商贸有限公司

备案号:辽ICP备202505314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