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市场近来消息不断。继3月澳大利亚葡萄酒“双反”终止重新回归中国市场后,塞尔维亚葡萄酒未来也将以更低关税或者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中法两国则宣布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领域将继续加深联系。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涌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葡萄酒市场会迎来一个“反弹”的机会。根据国际葡萄酒和烈酒研究所数据,2020年至2022年,中国葡萄酒市场需求量3年累计下降33%。中国酒业协会统计,从2020年开始的3年,国内葡萄酒的表观消费量累计下滑38%。那么,更多元的产品“入场”,是否会进一步刺激中国葡萄酒消费?国产葡萄酒又该如何创新?《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澳酒商:与3年前“美好的时光”大不相同“现在正是加快返回中国市场的时候。如果客户提出要求,我们会立即将产品发出。”就在3月2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从3月29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下称“双反”)之后,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商和生产商天鹅葡萄酒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受到这一消息的鼓舞,澳大利亚各地的葡萄酒生产商正“摩拳擦掌”
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话,深入“烙画”技艺工坊学习,逛非遗市集体验“压花”等手作技艺……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活动——2025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塑三文化创意园文化广场启动。活动期间举办了非遗交流会,高校师生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产业从业者围绕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展开深度对话;有展示非遗技艺、手工艺品的非遗市集,巧娘手工艺协会的漆扇、泥塑彩绘,青海玉树的青绣等非遗产品通过市集展销,增强公众对非遗价值的认知;有非遗游戏互动,市民和游客可体验投壶祈愿、幸运套圈、糖画手作、捶丸挑战等游戏;有包括竹编、绳结等在内的沉浸式手作体验,通过“技艺讲解+亲手制作”的模式,让参与者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由北京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指导,北京塑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主办,以“活态传承、产业赋能、人才孵化”为主线,旨在促进非遗在高校和文化园区内的传播,增强大众对非遗的认知与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