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和群众基础”。这一重要论述为信息化条件下提升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伴随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文化领域治理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文化治理新方式,不断提升治理本领和能力,更好应对新形势下文化领域治理的新难题,努力提高治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将“建成文化强国”纳入2035年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中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信息化对文化领域治理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既带来治理效率的提升和文化活力的释放,也是破解文化安全、数字鸿沟和治理能力滞后等难题和挑战的有效方
|
在晋商故里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诚信为本”的商训已成为当地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引领农业“特”“优”产业高质量发展;黄河沿岸的临汾市永和县奇奇里村将乾坤湾景观与红色文化结合,发展民宿集群,户均年增收2.8万元;河东宰相故里运城市闻喜县裴柏村将“耕读传家”祖训写入村规民约,浸润着乡风文明。 山西省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赓续黄河流域文明的主阵地之一,坐拥数百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稷山板枣、阳城蚕桑、浑源黄芪、上党党参陆续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山西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文化,立足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将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农遗传承发展,农民日子红火 6月18日,长治市平顺县中药材交易大会在上党中药材专业镇启幕。这意味着,在农业文化遗产的背书下,平顺县以产业链、品牌链、利益链、政策链的重构为抓手,驶入了中药材产业迈向百亿元产值目标的快车道。 近年来,平顺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万亩,年总产值达12.8
|
|